广西正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中文

广西正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21

公司开始成立时间(年)

100000

占地面积(m²)

100+

合作客户(个)

正丰科技工厂位于广西百色,占地面积10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超60000平方米,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活性炭生产工厂,更是中国活性炭领域的领军企业。并参与多项国内及国际活性炭标准制定。目前已申报活性炭相关专利1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50余项,并与百余家上市公司及国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INDUSTRY

正丰全产业链

专业 创新 共赢

自然生态城市环境

生态城市融合自然与现代生活,通过扩增绿地、净化环境、资源循环和保护生态,构建低碳宜居的绿色都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原料收集

原料收集是制造的基础环节,通过科学开采和高效回收获取可持续资源,保障供应链稳定并降低环境压力,为后续加工提供优质原料,促进绿色循环经济。

电力应用

电力技术融合活性炭储能材料,提升清洁能源存储效率。通过智能电网实现精准供电,在工业、交通及生活领域推动低碳转型,构建可持续能源体系。

水务处理

活性炭技术革新水务处理,高效净化饮用水、深度处理污水。结合智能工艺实现水质提升与资源循环,推动可持续发展。

制造中心

制造中心是工业生产的核心,依托智能产线和精密工艺实现高效精准制造,融合自动化与精益生产,保障质量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

研发中心

研发中心是企业创新的核心,聚集人才与技术,通过研究开发和技术突破推动产品升级与产业变革,增强竞争力并引领行业未来。

大气治理

大气治理运用清洁能源与活性炭吸附技术,高效净化工业废气和空气污染物。通过科技手段精准控制PM2.5、臭氧等,打造呼吸友好型城市,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医疗应用

医疗科技应用AI与活性炭生物材料,通过智能诊疗和靶向给药提升治疗效果。结合创伤修复与远程监护技术,推动个性化医疗发展。

食品应用

食品科技运用活性炭净化技术,显著提升食品保鲜与安全。通过智能工艺开发现代功能性食品,实现营养与口感的完美结合,推动产业绿色升级。
自然生态城市环境
原料收集
电力应用
水务处理
制造中心
研发中心
大气治理
医疗应用
食品应用
PRODUCT

产品中心

专业 创新 共赢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升级,我们开始涉足 高端 活性炭市场,推出了一系列高品质、高性能的活性 炭产品,赢得了广大客户的认 可和信赖。

HONOR

企业荣誉

专业 创新 共赢

zs1
zs2
zs3
zs4
zs5
zs6
zs7
xkz1
xkz2
xkz4
xkz5
xkz6
xkz7
xkz8
DYNAMICS

企业动态

专业 创新 共赢

2025-06-30
木材边角料变废为宝

7月15日,在西林县金山产业园区,木材边角料被粉碎成木屑,运进广西正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被加工成活性炭粉末。“我们第一条生产线今年3月已经投产,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第二条生产线预计今年10月建成投产。”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宗伟介绍,满产达产后,公司一年可消耗木材边角料4.6万多吨,生产活性炭2万多吨。   金山产业园区引进的龙头企业以木屑为原料生产活性炭,产品广泛运用于化工、环保、电力等行业,将木屑变废为宝换来真金白银。目前,该园区已引进木材加工、农产品加工、非金属矿等领域的多家企业,其中,12家林产品加工企业有6家成为规模以上企业。上半年,该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9亿元。    园区推行“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村集体抱团出资入股与企业共建厂房,不仅为村集体带来收入,还为村民提供就近就业岗位,目前园区内就业的群众有2000多人。来自西林县那佐苗族乡弄汪村的工人农正祥,正满头大汗地和工友一起将活性炭粉装车发运。“我到产业园区工作一段时间了,收入不比外出打工差,还能顾家。”他说,这里工作时间比较灵活,工友几乎都是本地人。   近年来,西林开展精准招商,靶向招商,着力引进一批补链强链延链的林业龙头企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金山产业园区重点打造林业加工产业集群,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VIEW ARTICLE
2025-06-30
措并举推进活性炭监管能力建设

活性炭吸附设施在VOCs污染防治中应用广泛,但目前企业使用活性炭处理废气存在较多问题,不少企业废气达标排放意识不足,活性炭废气吸附设施设计和运行不规范等问题突出。而由于缺少统一的平台,管理部门无法获取全面的信息,监管难度较大,如何建立和完善活性炭吸附设施监管体系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江苏、浙江等地在推进“云”上监管能力建设方面先行先试,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南京市借助大数据平台,组织开发了活性炭“码上换”管理平台,实现全市活性炭吸附设施“一设施一码”清单化管理;杭州市积极推进活性炭再生中心建设,把全市活性炭统一纳入再生中心。笔者认为,这些手段能够加强对活性炭使用企业的统一监管,开展有针对性的执法行动,值得借鉴推广。 建立活性炭“码上换”管理系统。一要建立信息平台,强化线上监管。建立区域活性炭“码上换”管理平台,实现活性炭“码上换”、更换记录“码上查”的全天候线上管理模式,通过系统自动监控活性炭状态,并将预警及超期信息自动推送至相关人员进行督办,督促企业定期、规范更换优质活性炭。二要开展摸底排查,实施规范管理。结合年度VOCs低效设施提升改造任务,对重点领域用于VOCs治理的活性炭设施开展全面排查,建立区域活性炭设施清单,对区域活性炭吸附设施逐个张贴二维码,并纳入平台实行“一设施一码”清单化管理。 加强活性炭执法和宣传。通过区域活性炭“码上换”管理平台预警数据,结合“绿岛”平台预警数据,梳理活性炭设施问题企业,开展区域涉VOCs用活性炭企业专项执法,对活性炭设施不正常运行的企业进行处罚,倒逼企业定期更换活性炭。加强对区域“绿岛”项目的政策支持和宣传,向企业宣贯“绿岛”的服务内容、覆盖区域、特点特色,让活性炭使用企业从知道到了解再到接受。 推动活性炭设施提升改造。根据生态环境部有关VOCs低效设施提升改造的要求,聚焦治污设施“三率”,重点关注单一采用光氧化、低温等离子

VIEW ARTICLE